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居住着400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等10多个民族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也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白族 白族,总人口160万,其中云南134万,这134万人口中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剩下的20%不到白族,分散在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
白族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它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就与中原汉族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并深受其影响。现在它的习俗和汉族一样。白族汉字是用来书写的,但汉字也有自己的语言,书写的艺术丰富多彩。如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王富运”、“蛇骨塔”;音乐舞蹈有大本钟、白族调、牛鞭等。白族文化水平高,各类人才辈出。白族民居建筑的“三坊一墙”和“四进五天井”都是雕龙画龙,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4、云南大理 白族老人出嫔撒七彩饭是为什么回答云南大理白族老人撒的五颜六色的大米,代表五谷丰登。愿老人在天堂有饭吃,过上好日子。白族丧葬习俗有哪些?1 白族大多实行棺葬,极少数地区实行火葬。死亡后,应立即通知亲友。如果死者是女性或女婿,就要等后期家属核实后再选择入棺时间。入棺后,要在家停几天,供孝子、亲友凭吊,还要设宴招待亲友。这期间要给死者翻个身,请人看坟(老人们一般已经选好并建好坟了),看葬礼时间。
老人去世后;出嫁的女儿和养子都会回来参加丧事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号手和念经的费用,抬棺人的香烟和食物,还要拖一只红公鸡作为给逝者的礼物。死者家属将为前来吊唁的客人举行宴会。男女孝子穿白布白鞋,三年要孝顺。长子百日不得理发,孙儿曾孙白头上要戴些红布或裹红布。葬礼前要唱歌剧(即清唱剧)或吹一曲,内容多为悼念死者的歌剧。
5、 白族火把节的活动有哪些时间:火把节是白族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的传统节日。在那一天,男人、女人和孩子聚集在一起祭拜他们的祖先。通过拜火把、点火把、打火把、跳火把等活动,祝愿庄稼丰收、六畜兴旺。节日前夕,全村竖起了高约10至20米的大火堆。用松树做杆子,把麦秆和松枝绑起来,在顶端装一面旗子。旗杆是用一根竹竿串联三根纸棒做成的水桶,寓意“连升三级”。每个水桶周围都有一面小纸旗,上面有字画,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富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桶下挂着火把、梨、海棠、烟花、灯、彩旗。
小火把点燃后,撒上三支松香抽墓,等火把烧到柱子后方后回家。如果墓地离家远,就在家里祭祀。太阳下山前,各家各户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看火把和赛马。有大人小孩在赛马。绕火炬跑三圈,就可以飞奔向远方了。不赛马的话,就挨家挨户去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看谁家的火把精致漂亮。在整个村庄的火被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着她们刚出生的婴儿在火炬下绕三圈,以示她们受到了邪灵的保佑。
6、 白族服饰特点介绍白族costed ed白族简介这些生活在点苍山脚下、洱海岸边的人们白族在生活习俗和服饰方面一直保持着鲜明的传统特色。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白色的衣服最重要。白族大理男人喜欢包白色或蓝色的包子,穿白色双排扣外套、黑色立领外套、宽筒裤、西裤,有的喜欢戴绣有漂亮图案的挂包。其他地区白族男性更喜欢戴瓜皮帽、大夹克、羊皮领或几个皮丝领,称为“三滴水”,显得帅气洒脱。
大理妇女大多穿白大褂、红马甲或浅蓝马甲配丝绒黑马甲。“三须”“五须”的银饰挂在右钮上,腰间系着绣幡。上面用黑色软线绣着蝴蝶、蜜蜂等图案,脚上穿着蓝色宽裤和绣花白鞋。他们大多戴着新的丝绸银手镯和戒指。已婚妇女将头发盘成发髻,未婚少女将辫子垂下或编在顶部,还有人用红绳将花头巾裹在辫子下,露出侧边飘动的白色流苏,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的独特魅力。
7、 白族民居特点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都非常有特色,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大理、洱源、鹤庆、剑川的白族民居是白族民居民俗的集中体现。白族房屋多为三开间二层建筑,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整个住宅的左、右、后三面用一块一尺见方的石头垒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墙是土基。
在大理海西地区,青石资源丰富,白族大部分房屋都是就地取材,青石被广泛用作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有三宝,石墙不倒的说法指的就是这个,石头不仅用来打地基、砌墙,还用来做门窗的横梁,美观牢固。用石头做建筑材料在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都是石头砌成的,高高的,绵延数里。居民楼屋顶铺圆柱瓦,前有重檐,形成前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