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 > 知识 > 诸城派古琴,诸城哪里有古琴教学

诸城派古琴,诸城哪里有古琴教学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29 23:34:13 编辑:古玩知识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诸城哪里有古琴教学

在大观园小区那个街上
诸城市昌城镇英才学院就有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诸城哪里有古琴教学

2,十大古琴流派是哪十个

十大古琴流派之浙派 派 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 始 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 学名 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 太音续谱 》(萧鸾)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虞山派 派 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 始 人:严征(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亦兼 收别家之长。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 、《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广陵派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虹、秦维翰、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 虹) 、《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浦城派 派 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 鹤) 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泛川派 派 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张合修(孔山) 主要风格:躁急奔放,气势宏伟。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等 代表琴曲:《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安咒》等 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九嶷派派 名:九嶷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杨宗稷(时百) 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等 代表琴曲:《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诸城派 派 名:诸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梅庵派 派 名:梅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岭南派 派 名:岭南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清和淡雅。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 双鹤 听泉》等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吴派派 名:吴派 形成时期:现代(关于是否将吴景略一派单立出来,琴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创 始 人:吴韬(景略) 主要风格:苍劲而流畅,潇洒而清远。 代表人物:吴景略、吴文光等 代表琴曲:《潇洒水云》、《广陵散》、《渔歌》、《胡笳十八拍》、《渔樵问答》、《 梅花 三弄》、《忆故人》、《秋塞吟》等 重要琴著:《虞山琴话》(吴景略)等 .

十大古琴流派是哪十个

3,古琴的派别

传统的九大派别:虞山、广陵、泛川、九嶷、新浙(浙派)、诸城、梅庵、淮阳、岭南。派别主要就是演奏技法和风格的地域特征,现在社会信息和交通这么方便派别之间也在互相吸取学习,潜移默化,现在的派别特征大部分也不都十分的明显和传统。我个人认为学习古琴的话也不要一味注重派别,以音乐审美为重。

古琴的派别

4,山东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山东的文化遗产是:一、泰山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二、齐长城齐长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于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庄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横贯齐鲁大地。是目前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凝聚着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风。三、孔庙、孔府和孔林孔庙、孔府和孔林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曲阜市,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在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四、大运河大运河在2014年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山东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 大运河山东段历史上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会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规划,以及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代表了中国大运河乃至整个农业社会卓越的水运技术成就。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今阳谷)、济宁、台儿庄,成为历史上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五、烟台剪纸2009年,“烟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台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其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剪纸的稿样世代流传,有着鲜明的烟台地方风格。荣成、文登一带的剪纸,粗犷大方,浑厚朴实,多用乌黑的胶皂纸所剪的鱼、虫、鸟、兽,作为器物的装饰;掖县的剪纸,线条细腻,作品以小巧玲珑、纤丽多姿见长。蓬莱一带的剪纸,则以大片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十分生动,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六、莒县过门笺2009年,“莒县过门笺”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莒县过门笺也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一个艺术种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中的代表。春节贴过门笺的范围遍及全县,是莒县流传深远的民俗文化。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七、诸城派古琴2008年6月,诸城派古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1月,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中国古代最受尊崇的乐器,其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八、济南皮影戏济南皮影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种,2008年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济南皮影戏又称兰州布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据说当初河北滦县乐亭皮影为全国之首,俗称“天下的影,数乐亭”。它又称“滦州布影”。由于口误,所以叫成了“兰州布影”。“兰”实为“滦”字之误。后来,发现两地皮影的特点、风格等都大不相同,所以1952年改称为“山东皮影”。西方戏剧史家曾说过:“中国的皮影是电影的开山祖。”

5,关于古琴曲

嗯 本来就是古琴单奏的曲子 是古老的曲子而且十大古琴名曲之一 当然也可以和萧之类的合奏。
是的
【中国新民乐大全???古琴】 又名《雁落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最初见于明末的《古音正宗》(1634年),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数段、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仅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各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谱之一,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行的多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摸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

6,古琴在南宋末年形成了三大琴学流派分别是

派 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 始 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 学名 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 太音续谱 》(萧鸾)等延伸: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先秦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1]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两汉古琴(7张)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实则《大胡笳》和《小胡笳》皆为唐人借题所作。 此外还有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恒谭等。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魏晋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不依附于朝廷的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等,琴风盛行,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和《短侧》4首,合称“嵇氏四弄”,现存同名琴谱载于明代琴谱,可能并非原作;还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阮瑀、嵇康、阮籍、阮咸和阮瞻等。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戴颙、宗炳和柳恽等。隋唐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期间著名琴人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赵耶利、薛易简、陈康士和陈拙等。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宋元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1个古琴流派浙派出现于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等。南宋姜夔作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琴歌。期间著名琴人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夷中、知白、义海、则全、倪云林、耶律楚材和苗实等。宋季金元时期,琴已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贵族的文人间广为流传。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清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汪芝、蒋克谦、杨抡、严澄、徐常遇和乾隆等。[2]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 “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近代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查阜西带领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多位琴人,收集文字及录音资料,整理出版《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等书,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古琴逐渐纳入音乐专业教育体系,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顾梅羹、张子谦、卫仲乐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传授琴艺。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民国时琴随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华人在海外的情况下,迄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和瑞典等都有琴师和琴社。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历代琴书古琴琴谱存世共一百五十余部,历代重要的琴谱琴书如下: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太古遗音》、《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清代重要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枯木禅琴谱》、《琴学丛书》。民国及现代:《梅庵琴谱》、《今虞琴刊》、《琴曲集成》、《古琴曲汇编》、《古琴曲集》。古琴打谱,是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打谱非常费时,所以琴界用“大曲三年,小曲三月”来形容这个过程。从前的琴家,在打谱后会在琴谱上标注工尺谱以及断句。当代打谱已经结合西方的五线谱或简谱,这比工尺谱更快捷和易推广。

7,你好请问古琴学习好像老师不好找不知你在哪里具体情况如何

教琴的老师,各大省会城市应该都有。请问你在哪个城市?我帮你查查附近的教学点(你最好给我发个私信,这边不让贴地址)。买琴,建议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琴价从一千多开始,无上限。一千二三是正规琴的起价,个人建议起码买这种的。初学买个不超过一万的琴就可以了,手头宽裕就买大几千的,音质手感都可兼顾,能用很久;预算有限,小几千的也能用。淘宝上有几百块的非正规琴,谨慎选择。网购也不建议,撞大运的几率太大,新手没辨别能力很容易被坑,最好是现场买。挑琴是个技术活。琴的制作不像别种乐器那么标准化,即使是同个琴坊出的同批琴,个体差异都比较大,所以要现场挑呢。具体验琴注意事项,你到我的空间里看看,有篇我从前写的挑琴自助指南。再搞不清楚的话,可以找我,我帮你买。网上关于学琴经验心得的文章很多,不少学生/老师的博客上都有。回头我给你找找吧……
我正在青岛云学堂学着呢!挺好的,系统性,是茅毅老师亲传弟子授课,茅毅老师也会定期来青岛指导,师从诸城派第广陵派传承正宗,非常好,如果你有意向建议来看看
可以租!

8,关于古琴的

听琴社里的同学说,就算你是找熟人,好一点的琴都至少要3000,一分钱一分货。如果只是玩玩倒无所谓,如果想深入练下去,还是建议买把好点的琴。比如说,琴音的品质十分重要。就我个人的理解,好的琴音应该是兼具“清”“幽”“淡”“远”的特质,如山风,如冷泉,听来觉得全身都在和它共鸣,所有的气息都因琴音而顺畅,脑中、心中都因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只有好琴,才会带来这种特别的感受,这对你的后续学习,对理解琴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琴能养生,同样出于此。另外,注意琴弦最好离琴面约一指高,详细的选琴指南你可以看看下面的链接~
我觉得不太现实,你试一下贵一些好一些的琴,对比一下,多了解一下,再买
音色才是最重要的。通过价位什么的很难看出是不是好琴,不如你录个音然后发到古琴吧让大家给点意见,那里会弹琴的人多。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别称雅号:“琴”、“七弦琴”。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  广陵琴派  九嶷派  岭南派  梅庵派  浦城派  虞山派  浙派  诸城派  蜀派

9,古琴七弦琴简介

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 广陵琴派 九嶷派 岭南派 梅庵派 浦城派 虞山派 浙派 诸城派 蜀派 古希腊的七弦琴称为诗琴,又称“里拉”。古代欧洲希腊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诗琴是象征音乐的标记。诗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诗琴是由希腊的赫尔墨发明的:有一天,赫尔墨在野外散步时无意中踩着了一个会发音的东西,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上面留着一条筋,由于受到振动而发音。赫尔墨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他后来用乌龟壳作为底座,蒙以牛皮,作为共鸣箱。上面支着两只小牛角,上部之间有一横梁,架上四根弦(筋),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演奏时,抱于怀中,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到了公元前七世纪,被誉为希腊音乐之父的脱尔潘德将诗琴的四根弦先后增为五根和七根弦,琴身底座及支架为木质结构,可以看着当时的符号谱来拨奏,这就更方便了。希腊人把诗琴尊为国乐器,每当祭祀阿波罗太阳神时就要演奏它。后来又有人将琴弦增为十一根弦,琴身也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增加了金属材料,音质就更加悦耳动听了。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有位著名的女音乐家和诗人萨福,她不仅擅长演奏诗琴,而且能歌善舞。她在巴尔干半岛各地巡回演出时,她那精湛的琴艺、美妙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传说诗琴这一乐器就是这样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在绘画史上,有不少画家都曾画过她的肖像,她那怀抱诗琴飘逸欲仙的美丽的神态得以传于后世,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经过约一千年以后,诗琴作为乐器虽然逐渐被琉特琴(类似曼陀林的一种乐器)所淘汰,但人们始终怀念着这一典雅、匀称、古朴的乐器形象。作为一中最古老的乐器,诗琴成了美妙音乐的象征。于是,许多国家的人民就将它作为音乐的标志,在音乐会舞台的帷幕上常常悬挂着它,一直沿用到现在。

10,与朋友打赌急求古琴起源的知识

古琴,亦称七弦琴,或丝桐、绿绮等,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关于古琴历史的长短众说不一,有说伏羲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有说起源于更早的巴比伦文化,但都无从定论。从汉代开始已经有文献记载琴的创制者分别为伏羲(汉《琴操》、《宋史-乐志》)、神农(汉-桓谭《新论》、汉《说文解字》、汉《风俗通义》)及帝舜(汉《尚书》、汉《礼记-乐记》、汉《史记-乐书》)。至今较早出土的琴为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前者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后者距今则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诗经》中记述“琴”的诗句很多:“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定之方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鸡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等。《乐记》里也记有:“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舜作五弦之琴。”及《战国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这些记述除了说明“琴”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之外,还说明了它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已有了相当范围的影响和应用。公元前433年战国曾侯乙墓的出土“琴”,其整体的结构形制,面板、底板、岳山、弦轸、雁足及缚弦的方法,这些基本结构都与今天还能见到的唐、宋以来的传统古琴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琴身较短,仅有67厘米,缚琴弦十根,琴面上刻有方圆形线条浅槽①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琴”,缚弦七根,体长82.4厘米,形制与曾侯乙墓的出土“琴”一样,属同一种乐器,琴面虽仍有浅槽形痕,然从琴的内侧侧边,离琴尾全长的三分一处(约五度按音的位置)磨损的痕迹分析,有可能增加了五度音的按音演奏。这两张出土“琴”与现存唐代以来的古琴,不论在结构形制还是演奏方法,都是同出一源,一脉相承。它们作为古琴的前身,并发展成唐宋以来的古琴,是符合乐器发展从简到繁、从多形到定形的逻辑轨迹的。《诗经》等文献记载与出土“琴”的实物,其年代相近可以说是文实相符,所以古琴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的说法是确凿可信的。 古琴,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乐器之一。弹弦乐器。古代称琴、瑶琴。现代称古琴、七弦琴。在中国古代文献《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都有记载。在东周时,各国乐官多精通琴艺,如楚国钟义、晋国师旷等。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汉魏以来的司马相如、蔡邕、嵇康都以弹琴著称。唐代李峤、李欣、李白、韩愈、白居易、张枯等诗人,为弹琴写下了不朽的诗句。 宋徽宗赵佶热爱琴艺,曾广搜天下名琴藏于特设的“万琴堂”。南宋末年以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众多的琴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 古琴制作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制琴名家辈出。唐代、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珏、雷迅等十余人。还有张越、郭亮、李勉等高手。给后世留下不少精品。宋代名家有朱仁济、卫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远、严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张敬修等。 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 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 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和古筝的区别,首先在外形上,很简单就是古琴它是7根弦,古筝的通用筝是21根弦,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随意,但是一般情况下各个院校主要运用的古筝和演出团体用的都是21根弦。我小的时候学过的筝13弦也有过,钢丝质。但是一般没有少于这个数的,在近代。进现代的古筝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这种特点,古琴因此也叫7弦琴,这是它的特点。还有一个古筝有雁柱,像大雁长的形状,而古琴没有。古筝演奏过程中,由于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种辅调和支撑(复调与和声)演奏成为可能,而且发音相对来说比较洪亮,而且它琴体比较宽大,表现力更丰富一些。但是并不是因此说古琴表现力不丰富,古琴也非常优秀,我们在学习中国音乐过程中,任何人必须了解一点古琴文化,作为保留最完整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但是它们的这种区别又是显而易见,有共同点,看起来也是横放的,首先这点看起来很像,一般人不了解右手在这拨弄,左手在这来回推拉,但是区别非常大,我们左手按压,他们左右的推和滑,以滑奏,左手在琴板上左右的滑奏来进行音高的这种区别和变化的,而我们古筝不是这样,古筝基本上一弦一音,而古琴是一弦多音。古筝当然也可以做到一弦多音,但基本上是一弦一音,很有区别。 先秦既有的乐器,直到清宫乐队仍在使用。这件乐器约100至165厘米长,以25弦为制,每弦以一枚弦柱支撑,弦柱可根据需要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由于瑟的弦以蚕丝为材料制成,其张力的变化随时都会影响音高的变化,在演奏前和演奏中的间隙有随时调整弦柱的必要,以保证音高的准确性。因此,瑟的弦柱不能用胶固定,否则其音准是难以保证的。瑟以“胶柱”的方式调音、演奏,都是行不通的;而以“胶柱鼓瑟”的方式做事,也往往适得相反。瑟既是古代宫廷乐队中的主要乐器,也是士大夫所听之乐中的特色乐器,如士大夫所听的是“竽瑟之乐”(《墨子·三辩》),即以竽和瑟为主要乐器演奏的音乐。瑟多为正式礼节场合应用!古琴它是7根弦! 瑟、筝、琴都是从先秦就广泛使用的“丝”类乐器,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组弹弦乐器。 把古筝与瑟的区顺便也说一下!区别是瑟多为二十三弦、二十五弦;而古代筝的雏形为五弦(战国),以后发展为十二弦(秦、汉)、十三弦(唐、宋),元、明时期发展为十四弦、十五弦,清代才有十六弦等。筝、瑟由于弦数不同,它们的音位排列法亦不相同。历史上瑟较多地用于宫廷雅乐活动;而筝则主要流传于民间,是雅俗共赏的古老民间乐器。
明代杨慎《升庵外集》曰:“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可见早在13、14世纪时已流行。其起源,有人认为三弦是由秦代的“先鼓”发展而来的。,清代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日本学者林廉三先生在《论三弦的起源》一文中也作了“真正的三弦似乎起始在元代”的论述。...并在保持了三弦固有的...使用三弦的弹奏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极大的发挥了三弦的音乐表现力,一改其原来多被作为伴奏乐器的偏向 三弦是古琴的后裔。这一说法是在三弦的弦鼗起源说的基础上加进了弦鼗的古琴起源说,归结为“古琴—弦鼗—三弦”的发展脉序
古琴,亦称七弦琴,或丝桐、绿绮等,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关于古琴历史的长短众说不一,有说伏羲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有说起源于更早的巴比伦文化,但都无从定论。从汉代开始已经有文献记载琴的创制者分别为伏羲(汉《琴操》、《宋史-乐志》)、神农(汉-桓谭《新论》、汉《说文解字》、汉《风俗通义》)及帝舜(汉《尚书》、汉《礼记-乐记》、汉《史记-乐书》)。至今较早出土的琴为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前者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后者距今则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诗经》中记述“琴”的诗句很多:“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定之方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鸡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等。《乐记》里也记有:“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舜作五弦之琴。”及《战国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这些记述除了说明“琴”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之外,还说明了它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已有了相当范围的影响和应用。公元前433年战国曾侯乙墓的出土“琴”,其整体的结构形制,面板、底板、岳山、弦轸、雁足及缚弦的方法,这些基本结构都与今天还能见到的唐、宋以来的传统古琴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琴身较短,仅有67厘米,缚琴弦十根,琴面上刻有方圆形线条浅槽①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琴”,缚弦七根,体长82.4厘米,形制与曾侯乙墓的出土“琴”一样,属同一种乐器,琴面虽仍有浅槽形痕,然从琴的内侧侧边,离琴尾全长的三分一处(约五度按音的位置)磨损的痕迹分析,有可能增加了五度音的按音演奏。这两张出土“琴”与现存唐代以来的古琴,不论在结构形制还是演奏方法,都是同出一源,一脉相承。它们作为古琴的前身,并发展成唐宋以来的古琴,是符合乐器发展从简到繁、从多形到定形的逻辑轨迹的。《诗经》等文献记载与出土“琴”的实物,其年代相近可以说是文实相符,所以古琴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的说法是确凿可信的。 古琴,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乐器之一。弹弦乐器。古代称琴、瑶琴。现代称古琴、七弦琴。在中 国古代文献《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都有记载。在东周时,各国乐官多精通琴艺,如 楚国钟义、晋国师旷等。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汉魏以来的司马相如、 蔡邕、嵇康都以弹琴著称。唐代李峤、李欣、李白、韩愈、白居易、张枯等诗人,为弹琴写下了不朽的诗句。 &nbsbsp; 宋徽宗赵佶热爱琴艺,曾广搜天下名琴藏于特设的“万琴堂”。南宋末年以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由 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众多的琴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 派、广陵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 古琴制作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制琴名家辈出。唐代、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珏、雷迅等十 余人。还有张越、郭亮、李勉等高手。给后世留下不少精品。宋代名家有朱仁济、卫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 远、严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张敬修等。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 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底板又称琴底,形 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 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 ,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 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 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 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 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 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 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 、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文章TAG:诸城古琴哪里古琴教学诸城派古琴

最近更新

  • 水打磨,打磨到底水磨好还是干磨好水打磨,打磨到底水磨好还是干磨好

    打磨到底水磨好还是干磨好2,勺子怎么打磨3,玻璃钢用什么打磨4,水磨石是什么东西5,油漆中打磨的方法有哪些6,怎么打磨高达模型的水口而不留痕工具最好平民化一点7,家具打磨有哪几种方法及打磨.....

    知识 日期:2023-04-29

  • 情人节纪念币情人节纪念币

    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我认为情侣们必须在一些与爱情有关的节日里互赠礼物,比如2月14日情人节和7月7日。礼物不一定很贵,但有纪念意义,让他们的爱情更庄重,更有纪念意义,只要爱对了人,情人节过.....

    知识 日期:2023-04-29

  • 王小亭,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王小亭拍下的照片上哪个小孩的命王小亭,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王小亭拍下的照片上哪个小孩的命

    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王小亭拍下的照片上哪个小孩的命2,1937年8月28上海火车南站被什么谁拍下3,1937年8月28日记者王小亭拍小的那张照片的小孩叫什么名字快搜4,1937年8月28日.....

    知识 日期:2023-04-29

  • 西藏纪念币一元,西藏成立50周年纪念币西藏纪念币一元,西藏成立50周年纪念币

    人民币一元硬币纪念币、一元、-0/有几种可以换成人民币?30mm纪念币,适合世界文化遗产纪念币,包道台湾省纪念币,建党90周年纪念币,辛亥革命纪念币,。也可用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

    知识 日期:2023-04-29

  • 手串什么材质的好,什么材质手串最好呢求推荐手串什么材质的好,什么材质手串最好呢求推荐

    什么材质手串最好呢求推荐个人感觉小叶紫檀手串还不错哦,你可以去紫禅阁官方网问下客服哦。他们家客服好好的哦,问什么都耐心解说。进而更好的了解下。2,什么材质的手串好1、如果是悟佛念.....

    知识 日期:2023-04-29

  • 郑锦,姓郑男孩取名叫郑锦什么郑锦,姓郑男孩取名叫郑锦什么

    姓郑男孩取名叫郑锦什么2,请问郑锦的签名怎么写3,郑锦名字全国有几个4,男宝宝取名叫郑锦加个什么字好啊5,大家觉得STcrew的街舞强吗6,姓郑取名叫郑锦什么好三个字的中间有个锦字谁帮忙想想7.....

    知识 日期:2023-04-29

  • 表现性,人表现出几性表现性,人表现出几性

    人表现出几性2,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物质被表现性所含元素化合3,怎么计算基因型和表现性通俗一点4,研究性素描与表现性素描的区别5,简介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6,美术中的再现.....

    知识 日期:2023-04-29

  • pt是什么金属,Pt是什么金属的化学式pt是什么金属,Pt是什么金属的化学式

    Pt是什么金属的化学式Pt是金属铂的化学式。ca2,在金的代码中PT代表的是什么金啊PT是铂金的嘛,蟒哥那戒子就是的嘛,是999铂金PD是钯金,PT是白金(铂),GP是镀金,黄金是AU3,PT是铂金的金属元素符号.....

    知识 日期:2023-04-29